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
:::* 瀏覽位置:首頁 > 認識憂鬱症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認識憂鬱症


憂鬱症的剋星-認知行為治療-(本會理事成大醫學院臨床心理師葉春吟)

  • 發佈日期:2013-03-27
  • 照片說明文字曾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國小一年級的小孩因為學校功課要求他們回來訪問自己的爸爸,說說他們的期望與夢想。孩子的爸爸告訴小孩他的期望是"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孩子以為爸爸是開玩笑的要爸爸認真的思考,但爸爸還是堅持這三個願望。孩子只好難過地交出這個作業。意想不到的,孩子這篇作業得到了全班最高分,老師也要求小孩當眾朗頌出來,並獲得了如雷的掌聲。孩子的老師說,他的先生前一段時間也得到憂鬱症,在那段期間是個辛苦的過程,連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對他們都成了奢望,這時候他才發現原來擁有了平凡也是一種幸福。

    衛生署宣佈憂鬱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文明病,隨著社會的競爭增加,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攀升,憂鬱,擔心成為許多人共通的問題,平靜的心似乎也成了奢望。

    過去有個老掉牙的故事或許你也曾經聽說過,一位阿婆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開洗衣店的,一個是賣傘的,過去開洗衣店可能沒有像現在有烘乾機,他們常要把洗好的衣服在天氣好的時候拿出去曬,而賣傘的嘛則是下雨的時候銷路才會比較好。阿婆是很關心兩個兒子的,天氣出大太陽的時候他就擔心賣傘的兒子傘賣不出去,下雨的話就又擔心開洗衣店的兒子沒太陽曬無法如期交貨。阿婆啊整天就一直陷入深深的擔心當中,心情是好不起來的了。有一天,一個人告訴他說,”你何不換個角度想想,天氣好的時候,洗衣店的兒子就能如期交貨啦,下雨的時候你那賣傘的兒子就可以賺錢啦。這樣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你覺得呢? 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可行呢? 是不是事情只能這樣想而不能那樣想呢? 阿婆都只看到事情的悲觀面來讓自己痛苦而無法改變,這樣對事情的發展有什麼好處? 對個人有什麼好處? 我們要「未雨籌繆」而不要「杞人憂天」啊!

    ~ 認知治療是嘗試教導你透過心理學的方法幫助自己了解想法?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影響你的心情,透過這些瞭解之後,進而修正想法來改善你的心情或行為。~

    根據認知治療的理念,我們的情緒變化常是與我們從什麼樣的角度去看事情有關。你看看,為什麼發生同一件事,有些人會有較大的情緒反應而有些人卻不會? 甚至是發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事情,不同時間發生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為什麼? 那是因為看事情的觀點不同了。依據美國有名的認知治療專家艾力斯(Ellis) 及貝克(Beck) 所說的,在人的情緒障礙和心理困擾中,不合邏輯的思考方式或非理性的思考常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認知治療就是要找出有那些不合邏輯,不夠客觀的認知偏差或是非理性觀念,訓練出較合邏輯或較客觀的想法,減少一些偏執的成見之後, 自然能消除或減低情緒困擾。所以這裡我們再整理一下認知治療的觀點, 認知治療是嘗試教導你透過心理學的方法幫助自己了解想法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影響你的心情,透過這些瞭解之後,進而修正想法來改善你的心情或行為。

    以下列出一般常見的認知偏差,這些都是很常見於你我的思考當中,你想想看,是不是你也有這樣的思考習慣呢? 它是不是常影響到你的生活,你的心情呢?

    全有全無的想法 : 你對事情的看法只有好壞兩種,如果你的想法有一些不完美就會認為自己是完全的失敗者

    過度類化 :

    你看到一個負面事件,就把它視為不斷的挫敗型式,如:“我還是會跟上次一樣這麼倒霉,他還是不會喜歡我的”

    以偏概全 : 你選擇事情不好的一面並老是想著這部份,因此你對所有事件的看法都是負面的,就像你帶墨鏡看東西,所看的東西都是陰暗的,你會否認正向的經驗,並堅持他們「不算數」,當有人稱讚你的時候你會認為那是別人怕傷害你不敢說實話。

    遽下結論 :
    ?雖沒有明確的事實可支持你的推論,但你仍會做負面的解釋,並且不願意求證,甚至會覺得你的預測力很準(雖然沒有證據支持你猜對了)。

    膨脹或低貶 :?
    你誇大事情的重要性(像自己的缺失或他人的成就),或把事情縮小至只露出一點點(描述自己的優點或他人的缺點) 。

    個人化:
    你把一些情況變壞的事件當作自己的責任,然而事實上你不必為此負責。

    ~若不撇開就是苦~

    現職:成大醫院精神部
    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