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
:::* 瀏覽位置:首頁 > 心情故事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心情故事


家屬陪伴歷程─心得分享---福媽

  • 發佈日期:2013-03-29
  • 照片說明文字如果有人問我,當初如何決定讓孩子服藥,我只能回答:「憨憨的吃。」就醫時,醫生開藥不說明,我們只好像感冒就醫一般的服藥,目睹孩子積極的吃藥,想儘快痊癒,真令人心疼。一段時間後,孩子不想吃了,而我卻勸他忍耐,回想起來,真是對不起孩子。幸好,前些日子和孩子討論後,已經「安全」停藥。特別強調「安全」,是參考相關資料,避開可能的戒斷症狀,孩子的情況也好轉了許多。雖然有人說,「自行停藥」是錯誤的示範,但對我的孩子卻是正確的。因孩子服藥後有了不良反應與懷疑,告知醫生,他卻不理會,我們只有自求多福了。在此申明,我並不鼓勵「自行停藥」,但我真誠的希望,病友們在藥物的使用方面須謹慎些。如:該藥物的說明書、藥典、較專門的精神科藥物學,是很值得參考的。尤其是當出現長期的嗜睡,可檢視抗焦慮與鎮靜藥物和醫師討論,即使爭執也無妨,因為它是實事求是的。如果情緒、行為改變過大,且偏向負向,含自傷行為,藥物的作用也值得探討的。

    孩子本來如海浪般澎湃,一波接著一波的為學業努力著,直到學測不如預期,挫折感使他像沙灘上的沙粒,鬆散無力的癱著。「就醫服藥」開啟我像迷航班的陪伴之旅,孩子的情緒由沮喪、生氣到憤怒,所有的委屈、不滿、抱怨像瀑布般的傾洩而下;幾次出現如閃電般的自傷舉動,對我的衝擊很大,且長時間侵襲我的身心,使我充滿無力感。幸好處理得當,孩子身上沒有殘留傷痕,真是苦難中的慰藉。

    在媒體報導中,常看到一些自我傷害的事件,當事人也正「就醫服藥」中。每次眼見、耳聞此類事件,都令人觸目驚心。雖然我與孩子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難以言喻,但也在這迷航之中找到了方向─「為自己求助」。

    記得在去年的八月一日早上,撥電話到憂鬱症協會,當時我哭訴著:「孩子一再的指責我不負責任…」,話語與哭聲俱下,傷心中,聽筒的另一方傳來一句震撼的話語:「我的太太也曾受到孩子如此的指責,而傷心不已。」我停止哭泣,頓時了悟,原來那是症狀的表現,而非針對我,心情也安適了許多。

    傾聽,是最熟悉的陪伴方式,當我在無助時,憂鬱症協會專線、張老師專線、生命線,都是我最佳的傾聽管道。記得有一次,情緒無法宣洩,一直很想哭,於是撥電話到生命線,我說:「我不想說什麼,我只想哭,請你陪我一下…」,情緒得到了抒發,心中很感謝他們為社會默默地奉獻。

    在此也分享一個傾聽的口訣:「看著、聽著、不要辯」。不要辯,是很重要的。因為即使我們很有耐心的聽,也會急迫的想導正他的想法,而這導正的話語,在此時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更具有殺傷力。

    總而言之,收集相關訊息,充實背景知識,為自己求助;適時抒發自己的情緒,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放慢腳步,相信會往好的狀況更加靠近。在此祝福所有的病友與陪伴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能量,幫助自己也協助他人。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